第A07版:红礁石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的“双城记”

◎ 曹恒灏

我生长于青岛,自然是一枚正宗“青岛银”,可算“土著”;但此前每逢填表写籍贯时,则须写上“济南章丘”或“济南”——那是祖籍。于是,青岛与济南,一座岛城、一座泉城,便给我的人生履历打上了深深的“双城记”。

先说青岛,有山有海。自少年起,登山下海,便成了我的最爱。

说起下海,青岛人俗称为“洗海澡”,这让内地人乍听上去都要暗自赞叹:青岛人果然豪爽,到大海中劈波斩浪一番,却道洗个澡一般轻松自在!记得中学放暑假时,曾与同学相约到第一海水浴场游泳。那里沙滩上的细沙据说都是进口的,赤脚踩上去的感觉细软倍爽。从海滩到防鲨网的距离是三百米,而下得海去,一气就能游两个来回,游罢,身子脱离了“苦海”,便几乎就瘫倒在被阳光热浪晒得滚烫的沙滩上了,方才体会到一种无比的快感与愉悦,也无形中增强了彼时的体质与信心。这是大海的慷慨赠予呵!

而登山,则有数山任我登攀。老虎山是小学到中学时期晨练的山,去年初春,得暇再向“虎山”行,沿着新铺就的青石盘山道,健步登峰造极,俯瞰山下高楼林立,旧貌换新颜,自是感慨良多。青岛有俗谚:“千难万难,不离崂山”,说的便是有“海上名山第一”美誉的崂山,它因其本身所富有的千载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当然,每每攀登,对腿功脚力都是不小的考验,好在有自幼每天登老虎山晨练的“功夫”,这崂山踩在脚下也非太难。

说了山海,自然不能不提一下八大关景区,这片极具欧陆风情的建筑群,也给青岛这座城市留下了一抹贯穿百年的时尚色彩,乃至成为新婚燕尔的新人拍摄婚纱照的不二之选,也因此将浪漫时尚由此弥漫至岛城内外,继而闻名遐迩。外地朋友初来青岛游玩,作为东道主兼导游,我总要带着去八大关“打卡”,他们便会在我热情的讲解中,领略到一个“青岛银”那与生俱来的、掩饰不了的由衷自豪感。

再表省会济南,有“泉城”美称,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较之青岛,有着更大气雄厚的文化底蕴,而遍布全城的泉水则彰显了这座历史名城流动柔美的另一面,着实让慕名而至的各国嘉宾游客每每身临其境而陶醉其间。曾主政济南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赞云:“岱阴诸泉,皆伏地而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而一代豪放词宗辛弃疾(字幼安)、婉约词宗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二人被后世尊称为“济南二安”,作为大宋王朝的文化符号,他们犹如熠熠生辉的双子塔,屹立于泉城,成为美丽济南的文化丰碑。

呵,谁不说俺家乡好,济南-青岛,我生命中的两座城市,我用我的拙笔来书写我的“双城记”。历经十年,我创作了《李清照》《张养浩》《辛弃疾》三部长篇历史传记,借用诗圣杜子美的赞美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我将自己创作的这三部历史名人传记冠之以“济南名士三部曲”,窃以为能为故乡济南名士文化略尽绵薄之力,则深感幸甚荣焉,聊以自慰。

于青岛,缘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情愫,我则创作了名曰“青岛青春三部曲”的三部都市题材的中长篇小说《青岛小哥》《青岛小嫚》《青岛小记》,主人公都是为青岛这座美丽时尚国际化都市建设奉献青春韶华的时代弄潮儿,他们的风采,是青岛这座城市最靓丽的风景线,我讴之歌之!

这,就是我引以为豪的“双城记”,谨记。

(周晓方 编辑整理)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