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29日,今年以来基金分红总额已逾126亿元,分红次数达402次,分红规模与数量均超越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债基占比六成以上。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基金的分红情况可以反映产品一段时期内的表现。此外,不同类型的基金分红情况不同,投资者需根据市场环境、基金类型和历史表现等因素综合判断基金整体表现。
近期,公募基金密集分红。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月29日,今年以来已有397只基金实施分红402次,去年同期则有292只基金合计分红292次。从分红总额来看,上述基金合计分红总额达到126.9亿元,同比增幅为38.97%。
具体来看,债券型基金成为分红“主力”。今年以来实施分红的债基数量达到330只,合计分红金额达到84.36亿元,占今年以来基金分红总金额66.47%。在分红数额较高的前10名中,有8只为债基。
虽然今年以来仅有17只股票型基金实施了分红,但分红总额达到了34.05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幅34.22%。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今年来的首次分红便达到了24.9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不到12亿元的数额。另外,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的分红数额达到7.97亿元,位居其后。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债券型基金收益表现相对较好,因此具备较高的分红能力。特别是考虑到去年股票市场波动较大,而债券市场表现相对稳健,债券型基金普遍实现盈利,因此成为分红大军的主力。这一现象也反映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于稳定收益和资产保值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债券型基金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投资工具。
来源:《证券日报》 吴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