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答好民生考卷

■本报评论员 初志伟

夯实民生之基,稳固民生之本。1月2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在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代表青岛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市政府工作报告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上奋力争先”作为青岛市2024年要做的十方面重点工作之一,具体包括: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加快建设健康青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筑牢安全发展底线等。涉及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健康、社会保障、安全稳定等方方面面。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是党的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事关国家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蕴含着浓浓的民生情怀。

青岛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殷殷嘱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置于突出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1月22日,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青岛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不断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奋力推动青岛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要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增创新优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答好民生考卷,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有所呼,党和政府有所应。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正是一件件“丝发”小事,绘就了民生幸福的美好图景。

连续开展了15年的青岛市“三民”活动在每个岁末都如约而至,青岛市政府各部门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以实际行动接受市民监督、回应市民关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民生跟着“民声”走,用身边实实在在的新变化、新气象,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2023年,青岛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连续40年实施市办实事工程,年度16项实事全面完成;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持续优化,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2024年,青岛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上奋力争先。持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今年,聚焦群众关切,安排了15项市办民生实事,将一件一件推进落实,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民生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习近平总书记说,“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为政之道,以顺民心、厚民生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是一份永远答不完的民生考卷。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