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邴 琴
北平的春天,时而风烈沙起、时而煦暖迷人。新春的风好像刮开了另一片新鲜的天空和生活。林家院子里两棵高大的栝树生发出了青稚的嫩枝新叶。院子里的大树被春风刮开了娇弱的叶蕾。春天还未过完,时常在树下徘徊着的少女突然发觉,似乎是在那些无数个不经意中,在那一片深情专注的目光下,在温和沉静的殷殷陪伴中,她的心不禁为一个人深深沉醉了。打动她的,正是那个一派文雅又略带调皮的“傻小子”——梁思成。
梁思成开始频繁出入景山后街雪池林寓。梁思成和林徽因在院子里看紫藤树比赛谁画得美;有时坐在后院的长石台阶上看书,不时聊聊文学;有时候抬头远看,一起看蓝天映衬下宁静素雅的北海白塔。
属于他们的正式交往从1922年这个春天开始了。
从欧洲回国后,林徽因继续回到培华女校完成学业。梁思成在清华学堂留美预科班已经毕业在即。
林徽因迫不及待要向梁思成分享那些欧洲见闻。她描述了那座高大华美却令她备感孤单的房子;难忘的美丽康桥有着鸟鸣绿野山花树林,和康河静静的水流;还有那些前来拜访父亲的英国文学巨匠无一不因其智慧与才华使她深受启迪。更重要的是,林徽因讲起了她的伦敦女同学。那个女同学可以连续几个小时沉浸在画建筑图中。那些原本司空见惯的房子,在她的笔下出现了结构、雕塑、装饰结合的美学意味。林徽因痴迷地说:“我已经被这门艺术迷住了,我可以每天看着同学画这些房子看得如痴如醉。原来,房子不仅满足于住的功能,这同时也是艺术的一种。这是一门叫作建筑学的学科,包含艺术和工程技术,用诗意的说法:这是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
梁思成聪慧的眼睛闪出了兴奋的光芒,聪颖的他瞬间懂了林徽因所描述的“建筑学”,尽管此前他听都没听说过。可是爱好美术的他也经常会在练笔时画到那些中国的房子。梁思成之前在画房子的时候已经在一片懵懂中隐隐觉得,这些那么讲究朝向、采光、颜色搭配、图案描绘、院落布置的房子决不仅仅是“居住之所”那么简单。现在,终于有一个叫建筑学的名词为他的懵懂破出了正确的称谓。
林徽因热切地表示,以后她要以建筑为终身职业,做中国第一个女建筑师。
梁思成紧紧握住了她的手,望着她黑亮的眼眸坚定热切地说:“那么,我将跟你一起经历这些!”
心灵碰撞之光炽热如炬,两颗火热的心几乎要融化为一体,梁思成和林徽因情不自禁地相互依偎。爱情,轰轰烈烈地来了。还有什么,能比身怀一样的价值观、一样的生活热情、一样的理想追求更令人陶醉、令人幸福的情感!
1923年5月7日这天,梁思成跟弟弟梁思永将大姐从海外买来的摩托车搬出来,梁思成载着梁思永要去加入到“国耻日”游行人群中。他们刚出南长街口,就被一辆大汽车横撞过来。梁思成瞬时被压在摩托车下,重创使他当时便陷入昏迷。当在梁家听差的曹五把梁思成背回家的时候,受伤过重的梁思成脸上已经失去了血色。救护车把梁思成和梁思永一起送到了医院。梁思永经检查只是嘴唇磨破和腿部轻微擦伤。梁思成却因此落下残疾,引发了陪伴终身的痛苦磨难。
起初,医生通知梁家,梁思成只是右腿断了,并不需要动手术。这个轻率的判断是错误的,错误的判断过了一段时间才被发现,这就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实际上他是股骨复合性骨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梁思成反复动了三次手术。梁启超在给大姐思顺的信中充满希望地说:“和正常人一样走路了”。可实际上这只是父亲乐观的愿望而已。从那时起,梁思成的右腿显然比左腿短一大截,这辈子他只能跛着脚走路。这对一个昔日健康的“体育健将”不啻为严重打击。
更加残酷的事实是,由于脊椎受伤,梁思成从此一直要穿着协和医院特制的马甲,才能支撑起他的上半身。这对于日后要经常在农村长时间徒步、攀爬和检查屋顶及椼架的人来说,这种残疾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亲历到这场意外,使林徽因猛然发觉原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早已经与梁思成密不可分。从这天开始她暗暗下定决心要与梁思成今生今世福祸与共。回到家里,她彻夜难眠,牵挂着伤中的梁思成,想到他一个人在医院痛得呻吟,那么孤单、无助,她的心仿佛被撕扯成了千百片;当她来到医院,看到他在自己面前强忍着疼痛,她便心疼地恨不能紧紧拥抱他,替他分担这些痛苦。她已经放不下梁思成了。
对于梁思成又何尝不是呢?当年那个裙角一摆便翩然而去的小姑娘已经变成了如今光彩照人的林徽因。日常的她才思敏捷、幽默风趣、知识渊博,以至于她一串串的妙语连珠令他常常应接不暇。现在的她温暖柔情,照顾他无微不至。他看出了她的柔情,也看出了她的倔强。晚上林徽因不在,他却感觉她的柔情还弥漫在这里,她欢快的笑声还回荡在这里,这让病体的疼痛减轻了很多。甚至可以说,这次住院住得相当“甜蜜”。
尽管在这年1月份两人就已有成言。但,这次车祸事件,使他们更加认清了彼此在对方心里的分量。灾难使他们更加看清了自己的内心。也许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互相许下了终身诺言。这份矢志不渝的承诺使林徽因决定无视世俗礼教,勇敢地以“未婚妻”的身份去照顾梁思成。梁思成住了八个星期的院,林徽因就去陪了他八个星期。
林徽因找来外文书读给梁思成听,林徽因把听到的笑话讲给梁思成听,林徽因把身边发生的趣事绘声绘色地讲述给梁思成……进入盛夏,闷热的天气使缠满纱布的“病人”顾不上斯文,梁思成有时候热的赤膊露身仍止不住汗水淋淋。体贴的林徽因顾不得礼法避讳,细心地为他擦汗、扇风。即使梁思成的母亲李夫人在场也毫无收敛。梁母每天到医院看望梁思成两次,每次去都看到林徽因与梁思成说说笑笑,没有丝毫遮掩,没有丝毫羞怯。这让传统的梁母完全无法接受,打心眼里看不上这个太“新潮开放”的未来儿媳。梁母对大姐思顺直言这位姑娘“不知害羞”。
双方父亲竭力希望他们在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增进了解、培养感情。然而,性格差距极大的徽因和思成远没有期望的那样一帆风顺。
眼下,他们顾不上剖析各自的性格差距。在全新的未知幻想中,他们的心里充满了对新知识的好奇,对大洋彼岸生活的无限向往,他们憧憬的美好生活似乎已经展开画卷,碧波荡漾的大海上他们如航船鼓帆,蓄势待发充满活力。
梁思成的清华同窗陈植与他们一路同行。林徽因影响了梁思成的职业选择,陈植则是在梁思成的鼓励下欣然选择了建筑学。他们三人由中国到美国,首先到了纽约绮色佳的康奈尔大学修了几个月的暑期班,以适应美国的新环境。在康奈尔大学,他们选修了美术和数学。这里是常春藤名校,他们希望有了这些预修学分,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可以“直升建筑系二年级甚至更高年级”。
梁思成和林徽因俯瞰康奈尔大学著名的建筑布局,不禁在信中发出赞叹:这里山清水秀,美如仙境。正是从这个夏天起,中国建筑的研究史将要在这一对年轻伉俪手中重谋布局、开启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