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区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十年审结40万件金融案件

青岛中院发布金融审判白皮书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 记者 李澍 通讯员 何文婕 时满鑫

昨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2024年首场新闻发布会,通报2014—2023年度青岛法院金融审判工作情况,发布青岛法院2014—2023年金融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

青岛中院金融审判庭于2013年12月成立。此次发布的白皮书对十年来青岛法院审理的金融案件及相应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对金融纠纷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发挥金融审判对金融市场的规范引导和价值引领作用,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障金融创新,营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

十年来,青岛法院共受理金融案件401346件,审结402094件,诉讼标的总额达7175亿元,案件数量持续高位运行。从案件类型看,融资类案件数量最多,保险类案件基本保持平稳,融资租赁纠纷及保理合同纠纷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案件主要有以下特点:

金融案件类型变化与社会经济运行态势密切相关,表现为:随着部分行业的调整,由企业融资引发的票据纠纷2022年以来呈爆发式增长趋势;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法律规则不断完善,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查,证券虚假陈述类案件2020年以来呈上升趋势;随着互联网发展,外卖、网约车等新类型就业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意外伤害保险、雇主责任险等纠纷不断增多。

供应链金融亟需行业规范。银行以外的新兴金融机构如融资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保理公司等作为诉讼主体起诉的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存在相关规则尚不健全的问题,交易规范和行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互联网金融业务有待完善。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合同签订基于大数据运用,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证据以电子化形式呈现,合同主体突破地域限制,金融机构在固定证据、提交证据、证明相对方身份、电子合同效力等方面面临新的法律风险。保险公司在推出互联网保险产品时,存在捆绑销售、特别约定条款未进行磋商,以及未以合理方式对免责条款进行提示说明等问题。银行或基金公司在与客户签订委托理财合同时,未履行适当性义务导致相应纠纷增多。

白皮书通报了青岛法院金融审判工作情况。十年来,青岛法院致力打造金融审判“青岛经验”。创新金融审判机制,打造互联网智审平台。探索案件集约化审理模式,发挥示范判决效应,总结类案裁判经验,重视理论调研,多篇案例和论文在全国获奖。强化司法与金融协调配合,切实保护金融债权,防范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构建保险、证券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在金家岭金融区设立金融审判工作站。注重延伸司法职能,适时发布司法建议。聚焦企业司法需求,大力加强金融审判,围绕降低融资成本、审慎善意保全、加强信用保护、延伸司法职能等四项重点工作,助力企业减负纾困。

青岛中院发布的十个典型案例涉及担保责任认定、保险合同纠纷、保理合同纠纷、融资租赁纠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认定等多个金融审判热点问题。青岛中院希望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对社会产生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市场主体规范操作、合法经营,社会公众树立守法意识、契约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促进金融市场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