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

美联储再加息,国际机构警告溢出效应!

北京时间周四(7月27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与预期一致。在此次加息之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升至5.25%-5.5%,为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是美联储自去年启动本轮加息进程以来的第11次加息,累计幅度达到了525个基点。

对于接下来的货币政策路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指出,尚未就任何一次未来会议做出决定,如果数据显示有需要,我们可能会在9月份加息,但也有可能维持利率不变。鲍威尔还表示,他认为美联储今年不会降息。“我的意思是,当我们看到可以降息的时候,我们会放心降息,但今年不会,我认为不会。”

市场在会议后最初反弹,但收盘时表现不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延续了上涨的势头,上涨了82点,但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几乎没有变化。

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 利率达22年来最高水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员表示,要警惕美联储加息的溢出效应,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可能面临更大压力。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当地时间7月26日报道,与金融市场完全预期的一样,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其基金利率提高了0.25个百分点,至5.25%-5.5%的目标区间,为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表示,自去年年中以来,通胀已经有所缓和,但达到美联储2%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他似乎为9月份美联储下次会议可能维持利率不变留出了余地。

鲍威尔说:“如果数据证明有必要,我们在9月份的会议上再次提高基金利率当然是有可能的。”“我还想说,我们选择保持稳定也是有可能的,正如我所说,我们将会在每次会议上进行仔细评估。”鲍威尔表示,FOMC将评估“所有进入的数据”的总体情况,以及对经济活动和通胀的影响。

RSM美国首席经济学家乔·布鲁塞拉斯(Joe Brusuelas)表示:“现在是美联储给经济时间吸收过去加息影响的时候了。”“随着美联储最新25个基点的加息举措落实,我们认为通胀基本步伐的改善、就业创造的降温和温和增长正在创造条件,让美联储可以有效地结束其加息行动。”

不过,会后声明只提供了一个模糊的参考,指导FOMC未来的举动。声明称:“委员会将继续评估额外信息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这与几乎所有中央银行官员近期公开发表的言论所奉行的数据依赖性方法相呼应——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间表。

加息获得了投票委员会成员一致通过。声明中唯一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尽管预计未来至少会出现轻微的衰退,但经济增长从6月会议的“温和”升级为“适度”。声明再次将通胀描述为“高企”,就业增长为“强劲”。

为本次紧缩周期第11次加息

这是FOMC自2022年3月开始收紧过程以来第11次加息。投票委员会决定跳过6月会议,以评估加息对经济的影响。自那以后,鲍威尔表示他仍然认为通胀过高,并在6月底表示他预计货币政策将更加“收紧”,这一术语意味着更多的加息。

基金利率决定了银行之间的隔夜借贷费用。但它也影响了许多形式的消费者债务,如抵押贷款、信用卡和汽车及个人贷款。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美联储还没有如此积极地加息,当时它也在与非常高的通胀和停滞不前的经济作斗争。

尽管加息,经济增长仍然出人意料地强劲。根据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Atlanta Fed)的数据,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2.4%。许多经济学家仍然预计未来12个月会出现衰退,但这些预测到目前为止至少还为时过早。第一季度GDP增长了2%,较最初估计有大幅上调。

就业也表现出惊人的韧性。2023年非农就业岗位增加了近170万个,6月份失业率为相对温和的3.6%,与一年前持平。鲍威尔说:“我一直认为……我们将能够实现通胀回落到我们的目标水平,而不会导致造成高水平就业损失的那种严重衰退。”

除了加息外,美联储还表示将继续削减其资产负债表上的债券持有量,在美联储开始量化紧缩措施之前,资产负债表曾达到9万亿美元。随着美联储每月允许高达950亿美元到期债券收益流出,资产负债表目前为8.32万亿美元。

什么时候降息?

据中新经纬,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加息周期将进入尾声。美股市场近期表现强劲,道指收获12连阳,从7月7日收盘33734.88点一路涨至7月25日的35438.07点,区间涨幅超5%。同期,纳指、标普500指数曾因特斯拉等大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短暂受挫,但整体维持涨势。

另外,美元指数近期出现明显回落,并在7月中旬数度跌破100整数关口,创2022年4月以来新低。

华金证券研报认为,随着美国劳工部公布的6月CPI指数涨幅低于预期,市场对美联储年内结束加息信心提振。目前,市场基本已经将本次加息预期消化。长期来看,美国通胀数据好转,美联储加息周期已临近尾声。

德邦证券研报认为,在金融风险不再度爆发的基准假设下,维持美联储年内还有50个基点加息幅度尚待兑现的判断(包含本轮7月),并预计美联储将在2024年3月开启降息,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近日表示,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接近尾声,对全球经济溢出影响也会减弱。近几年,以美联储为主的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大放之后大收,对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大的波动性影响,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调整。当前来看,美国的通胀水平高位回落,叠加高利率可能加大经济衰退风险,市场认为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美元持续走强的动力减弱,外部环境将会边际改善。综合

美联储多次加息会带来哪些影响?

加息已造成美国国内多重复杂影响

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美联储公布7月利率决议,宣布加息25个基点,这是自2022年3月开始,美联储本轮加息进程的第11次加息。在此次加息之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升至5.25%~5.50%。美联储宣布7月加息25个基点。

美联储加息,是希望解决美国国内高企的通胀问题,但是事实上,从去年3月至今,美联储本轮的多次加息,已经在美国国内造成了多重复杂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胡捷表示,美联储主要是“基于数据”制定货币政策的规则,目前美国的通胀数据,虽然处在下行趋势当中,但仍在高位。此外,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美国在失业率和经济增长方面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也是公众比较担忧的。

专家表示,由于持续激进加息,以一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计算,美国目前的实际利率水平,已经达到近20年以来的相对高位,这一相对过高的实际利率,给实体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至今年5月,美国货币供应量(M2)连续6个月下降。一季度,美国GDP的环比年化增长率降为2%;美国国内私人投资同比下降8.05%。从3月至5月,美国工商业贷款连续3个月出现环比下降。加息的效应正在逐步传导到美国经济的不同领域。

香港致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肇越表示,美国最新的私人投资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工商业信贷也出现了明显下降,居民家庭按揭贷款的还款压力随着利率的上升正在逐渐增加,所以未来可能会对于房地产市场和美国的居民消费逐渐产生了一个向下的压力,实际上美国经济正逐渐转向经济增速逐渐下降这样一个新趋势。

过度紧缩有可能导致美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

根据标普全球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商业活动整体的扩张速度放缓至近5个月以来最慢水平。企业对未来一年前景的情绪已经急剧恶化至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些也对美国的资本市场和美元走势带来了影响。专家表示,如果美联储过度紧缩,不排除美国经济增速将可能进一步放缓。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全球其他央行的压力也有所减弱,各国货币政策出现一定程度分化。

据统计,韩国、印度等国家央行在今年3、4月间已陆续停止加息,欧央行和英国央行是目前为数不多仍维持较激进加息节奏的央行,日本央行近日宣布,仍旧坚持宽松货币政策短期不改变。从近期的情况观察,全球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受美联储影响逐渐减弱。

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表示,由于美联储加息进入本轮末期,全球其他国家央行的加息决策更多关注本国通胀的动态变化上,受美联储的影响相对弱化。得益于各国通胀水平有所改善,加息步伐逐步放缓,从长远看,这对全球经济的复苏都是比较有利的。

我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与经济形势相匹配

与美联储的政策相比,中国人民银行一直保持政策定力,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我国经济发展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美联储从去年至今的本轮加息,是历次加息周期中节奏最快、加息曲线最陡峭的一次。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为应对高通胀和资本外流也开始收紧货币条件。相比之下,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在正常区间,利率水平总体比较平稳,呈现出“以我为主”、货币政策自主性和有效性明显上升的特征。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我国的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总体而言我国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形势较为匹配,我国的利率水平是适度和比较平稳的,在收紧和放松两个方向都相对审慎、留有余地。来源: 央视新闻